4月29日8时,伴随着响亮的汽笛声,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满洲里口岸站交接所车间消毒班组货运员陈国庆,穿戴好防护服,手握货物票据,走向固定交接位置,熟练地完成与俄方司机的票据交接,全程无接触无沟通。
满洲里铁路口岸位于中俄蒙三国交界处,是中国最大陆路口岸,也是中国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各国重要的国际大通道,承担着中俄贸易65%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
56岁的陈国庆在这个口岸已经工作了30多年。最初,他在国外班组,负责在俄罗斯后贝加尔站进行出境列车的货品、票据移交、统计和货物包装检查。近年,由于全球疫情形势复杂多变,为保证铁路口岸通关正常,中欧班列持续高质量开行,中俄双方铁路部门共同商议,采取互不派工作人员的临时工作机制。2021年初,陈国庆所在的国外班组撤回国内,并暂时更名为消毒班组,负责交接票据和消杀。据陈国庆介绍,2021年至今,仅他经手的货票就近20万份。
身处口岸防疫工作的最前沿,为防止交叉感染,陈国庆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次票据接收后,他都先将票据送到消毒间,用紫外线和80摄氏度的高温消毒30分钟。
当日18时,忙碌了一天的陈国庆刚刚摘下口罩,来不及吃口热乎饭,电话铃再次响起,原来是又一列中欧班列返程。陈国庆没有片刻犹豫,起身直奔缓冲室,熟练穿戴起防护服。不到3分钟,防护完备的他,准时出场。一天下来,至少需要穿脱防护服10余次,每两个小时就要更换近3套防护服。
“穿着这身,冬天一身霜,夏天一身汗,但一想到能为保障中欧班列东部通道的安全运行尽一份力,就觉得值得 !”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消毒班组自疫情封闭管理以来,严格执行“21+14+7”工作模式,即闭环管理作业21天、指定地点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7天,42天一个工作循环。当日,是陈国庆再次离家的第14天。数着日历上的红圈,他目光坚定地说道:“只要坚持,战疫的曙光一定就在眼前。”
本文图片由胡艳波、何佳曦、黄旭提供